爱鸟周启动!2020年成都新增鸟类记录9种

时间 • 2025-11-14 17:00:41
保护
鸟类
记录
监测
四川省

4月2日,2021年四川省暨成都市爱鸟周启动仪式在成都师范附属小学华润分校举行。据悉,今年是四川省暨成都市爱鸟周活动40周年。今年“爱鸟周”活动的主题是“爱护鸟类,万物和谐”,主要内容包括向社会发出爱鸟护鸟倡议和规范野生鸟类摄影行为倡议;发布四川省最新鸟类名录和成都市鸟类监测报告等。

4月2日下午,“爱鸟周”活动将在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放归救护的野鸟。4月3日,还将在成都植物园举办第8届成都市限时观鸟比赛。

▲中华秋沙鸭,李建书摄

新增鸟类记录9种

成都市鸟种记录达到498种

在当日的活动上,成都观鸟会会长沈尤发布2020年成都市鸟类监测报告。2020年初,成都观鸟会等单位协调成、德、眉、资等同城化发展地区,共同开展了第四轮成都平原越冬水鸟同步调查;春秋两季,在龙泉山实施了较为系统的猛禽迁徙监测;对市域范围内的留鸟、繁殖鸟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还对青羊区、温江区、都江堰市、彭州市等地花鸟市场进行重点监测,这是近年来成都市开展的最为系统的野生动物监测巡护工作。

据统计,全年相关单位共计组织发动了专业人员和志愿者1100余人(次)参与了监测巡护工作,涉及龙泉山森林公园、青龙湖湿地、崇州西山、金堂老牛坡等120个调查点位,其中重点调查点位44个,普通调查点位76个,涵盖了高山、丘陵、平原、森林、湿地、绿道、公园等所有重要生境。截止2020年12月31日,共记录到野生鸟类338种,鸟类个体超过7万只。监测到的鸟类种数占到成都市已记录鸟类种数的67.87%(338/498)。本年度新增鸟类记录9种(详见表1),成都市鸟种记录达到498种,占四川省鸟类记录的65.79%(498/757)。

随着全市生物多样性及鸟类调查监测工作的持续推进和广大观鸟爱好者的长期参与,自2016年以来,成都市记录到的鸟种数持续增加,从466种增加到498种。从生态类群看,2020年监测巡护记录到的338种鸟类中,种数最多的是鸣禽,有190种,占56.21%;其次是涉禽,有39种,占11.54%;游禽有38种,占11.24%;猛禽有35种,占10.36%;攀禽有29种,占8.58%;种类最少的是陆禽,有7种,占2.07%。

从留居类型看,338种鸟中,留鸟153种,占45.27%;夏候鸟58种,占17.16%;冬候鸟61种,占18.05%;旅鸟76种,占22.49%;漂鸟3种,占0.89%。

▲海鸥(画面居中)沈尤摄

监测巡护综合来看,成都市生态环境状况总体良好,锦城公园、天府公园等一批新建公园,均能为鸟类等野生动物栖居提供环境基础,生态建设尤其公园城市建设成效显现。全年监测巡护中未发现鸟类等野生动物非自然死亡现象;未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对鸟类等野生动物造成影响。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监测巡护发现有城市建筑玻璃幕墙导致鸟类碰撞死亡或受伤的情况;兴隆湖、东湖、南瓜滩等湿地进行的建设项目,对鸟类栖居存在一定程度的阶段性影响,需进一步加强关注与监测统计。另外,极个别区域存在弹弓打鸟、张网捕鸟的情况,迁徙季节还存在野生鸟类被捕捉并流入花鸟市场进入售卖的情况,均及时通报相关执法部门依法查处。

▲海南鳽廖德摄

20年间新增71种

四川现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87种

为了唤起人们爱鸟护鸟意识,198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发文贯彻国务院批转林业部等8个部门《加强鸟类保护,执行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请示》时确定每年的4月2日为四川省的“爱鸟节”,之后的一个星期为四川省的“爱鸟周”。1990年1月四川省人大常委会颁布施行的《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办法》正式法定每年4月的第一周为四川省的“爱鸟周”。40年来,四川省各级政府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机构、社会公益组织在爱鸟护鸟宣传、鸟类及其栖息环境保护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川地处长江上游,是全国森林资源大省、生态建设大省、林业经济大省和物种保护大省,也是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鸟类资源丰富,在全国排第二位,鸟类保护管理情况一直为国内外所关注。1980年,四川省记录的野生鸟类572种,1997年上升到628种。2020年3月,四川省共记录野生鸟类24目87科340属757种,分别占中国鸟类目、科、属、种总数的92%、80%、69%、52%,较40年前增加185种。除去过去的鉴定原因、地域变化、物种分类地位变动之外,四川省较20多年前实际增加了129种鸟类。按照2021年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四川现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87种,其中一级国家重点保护鸟类37种,二级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50种,比20年前新增国家重点保护鸟类71种。

▲首届公园城市杯野生动植物摄影大赛作品展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包建华表示,当前正处候鸟迁徙的重要时节,四川是候鸟迁移的重要通道,在关注鸟类保护的同时,必须密切关注人类和野鸟共患的流感疫病,呼吁大家既要保护鸟儿的平安迁徙,尽量减少对野生鸟类生活的干扰,又要对鸟类可能传播疾病高度关注,绝不能捕杀和餐食野生鸟类。各级林草主管部门和相关机构,要认真做好候鸟迁飞的监测和候鸟禽流感等疫源疫病的监测防控工作。

据悉,为保护包括鸟类在内的野生动物资源,四川全省已建各类自然保护地525个,95%以上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90%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和60%的天然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几乎与“爱鸟周”活动同步开展的全民义务植树活动(1981年)和1998年实施天然林保护等林业重点工程以来,四川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0.03%,森林面积的不断增长,为鸟类创造了良好的生息环境。与此同时,一些地方还在鸟类活动频繁区域,放置人工鸟巢,吸引鸟儿“安家落户”。通过多年来对鸟类栖息地的保护,四川省内鸟类的种类和数量正在逐步增加。多年不见的黑鹳已经在凉山州越冬,白腰滨鹬、白肩鵰、黑喉潜鸟、白喉斑秧鸡、褐头鸫、褐背伯劳等为省内首次发现,褐背伯劳的发现为中国鸟类新纪录。

红星新闻记者记者林聪摄影记者吕国应

编辑官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