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田造林创“国家森林城市”,是走向生态的反面
森林城市的一个关键方面是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而靠突击毁田造林来创建,恰恰是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它无疑走向了“国家森林城市”的反面。
12月2日晚,央视《焦点访谈》播出《地占了,钱花了,樱桃呢?》节目,揭露了山东省聊城市冠县劳民伤财,不仅侵占基本农田,且发放上千万补贴一事。曝光当晚,山东即相继成立省市县三级调查组,表示将进行全面深入调查,依法依规处理。
从报道的呈现来看,此事的来龙去脉并不复杂。为完成创建森林城市的绿化项目,2017年冠县两个乡镇种下3200亩樱桃,先后给农民的青苗补贴、土地流转补贴以及承包方的苗木补贴,合计支出超过1500万元。然而,地占了,钱花了,栽下的樱桃苗却大面积死亡,3200亩樱桃只剩下1000来亩,半数以上的土地已被撂荒。
↑被撂荒的土地
新闻看到这里,可能多数人以为这只是一个绿化项目“烂尾”的故事。但这个事的“槽点”还远不只是如此。
首先,当地大手一挥,流转用来种植樱桃的3200亩土地,几乎都是基本农田。而《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明确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很明显,如此毁农田造林在一开始就是建立在违法的基础之上。
其次,媒体调查发现,该项目的承包方为两家新成立的公司,且公司负责人均坦承,此前并没有种植过樱桃,更谈不上有种植和管理樱桃树的经验。那么,这两家资质明显存疑、有突击成立嫌疑的公司到底是如何被“选中”的,难免让人产生联想。
这里要提醒两个细节,一是,2018年和2019年,两家公司连续两年从当地政府领取苗木补贴达470万元;二是,面对记者提问“这两家公司是怎么选出来的”,当地乡镇负责人表示,“这么长时间我也想不起来了”,而被追问两家公司的“实力怎么样”,更是直接表示“这一块我也不了解”……数百万的补贴砸出去了,对拿补贴的公司的基本情况却“一问三不知”?
媒体曝光的当晚,山东即相继成立省市县三级调查组,并承诺将进行全面深入调查,依法依规处理。应该说,当地相关方面对于舆情的反应速度是非常快的,并且也相信这起事件的真相会尽快大白。
不过,既然盖子揭开了,事件的调查就必须一查到底,对于所有疑问,都需一一捋直,不放过任何一个责任者。比如,面对地方毁农田造林且不久后林地就撂荒的现象,上级方面是如何验收的?或者说,对赤裸裸的违法毁田现象,为何未能及时纠偏?
公开报道显示,2018年10月,聊城被正式批准为“国家森林城市”。这个时间点恰好与相当一部分樱桃苗死亡的时间比较吻合。如此巧合,难免让人生疑,是不是只要拿到了“国家森林城市”的头衔,林地的实际生长情况就不再重要?更进一步地说,是否在一开始,地方就是配合上级政府演出了一出不惜以违法、巨额补贴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荒唐戏码?
根据定义,国家森林城市,是指城市生态系统以森林植被为主体,城市生态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各项建设指标达到相关标准并经上级部门批准授牌的城市。很明显,森林城市的一个关键方面是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而靠突击毁田造林来创建,恰恰是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它无疑走向了“国家森林城市”的反面。
当然,地占了,钱花了,头衔拿到了,却没人管苗木死活,没人管是否违法,没人管钱花得值不值……这样的做派,伤害的不仅仅是自然生态,也是政府公信力,是人心。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朱昌俊
编辑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