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聚焦,盒马找准了发展方向
从规模扩张到寻求盈利,生鲜电商又重新回到了新的秩序场。 根据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2023年中国即时零售规模达到6500亿元,同比增长29%,预计2030年行业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对应期间CAGR超17%。 近日,盒马重新调整策略引发外界关注。 不久前,盒马宣布将于4月1号暂停营业上海3家X会员店。内部人士透露,关店是公司的主动业务调整。但与此同时,盒马也在疯狂开店。数据显示,2024年盒马鲜生新开72家门店,全国总门店数量超430家,今年预计还会新开近100家店。 取与舍,很大程度上说明,盒马已经做好了准备,也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自盒马CEO严筱磊去年3月上任后,外界也看到了这家明星企业的蛰伏与聚焦,其对“盒马鲜生+盒马NB”的双线布局,就如同阿里回归阿里一般。 在经历一系列波折之后,盒马重新定位了自己的方向。 此前,阿里巴巴高管在阿里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后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上称,目前没有出售盒马的计划,但会引入战略投资人。“盒马拥有很好的增长与稳健的扩张,也实现了很不错的盈利,充分展现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数字化零售战略的成功。所以,目前并没有出售盒马的计划,但我们会用一个开放的心态,比如说引入战略投资人等,去思考怎么样让盒马的价值最终能反映在阿里集团的估值当中。” 从该高管的表态来看,阿里对盒马当下的业绩是肯定的,围绕盒马业务的出售传言告一段落。2015年诞生、2016年1月开出第一家店,被誉为“新零售标杆”的盒马,即将迎来它的十周岁生日,也在新旧掌门人交棒快一年之际,展现了稳健和成熟的新面貌。 当下是中国零售业的转型阵痛期。 一方面,传统知名零售企业纷纷传出超市闭店歇业消息,其中业绩不佳是闭店歇业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零售业正在探索更多新零售业态,大润发、永辉超市、盒马等零售品牌都在探索转型之路,如会员店、社区生鲜超市、电商平台等新型业态。 如何在这场转型中实现“软着陆”,成为了各大零售品牌亟待探索的关键点。 十年来,盒马不断探索多元业态,试水如盒马F2、盒马MINI、盒马小战、盒马鲜生、盒马X会员店、盒马邻里等十几种业态,想要将从下沉到高端市场的消费者“一网打尽”。但多元业态却让盒马“负重前行”。 一边是成本、价格、规模,一边是供应链、品控和价格体系,想要平衡并不容易。当严筱磊临危受命上任后,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求变——回归用户价值、聚焦发展方向、推进组织建设,一如阿里回归阿里。 在2024年底严筱磊发出的内部信中,她也披露了盒马未来的战略,公司聚焦在盒马鲜生和盒马NB两大核心业态。内部信亦披露了盒马战略聚焦后的业绩,连续9个月盈利的基础上,实现双位数增长。这在陷入转型挣扎的中国零售业中,无疑是一份较为亮眼的答卷。 盒马鲜生作为主力,加速布局三四线城市,甚至开进了富裕小镇,去年以平均5天一店的速度步步抢占市场份额;盒马NB则以社区折扣店的形式开放加盟,主打“线下店+自提点”模式,加快覆盖下沉市场,两者配合互补,不断扩大盒马的规模与优势。 正如内部信中严筱磊所言,前者复制成功模型,后者打磨最优模型,有望冲击千亿规模。这样的战略配合下,盒马也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去年盒马瞄准三四线城市,进入了21个新城,开了72家新门店。下沉市场也没有辜负盒马的期待,展现出巨大的消费潜力,如首家盒马镇级门店(江苏盛泽镇)单日卖出500多只帝王蟹。 盒马盛泽店帝王蟹销售火爆 同时,这也证明了盒马的生鲜店模式大有可为。相比距离用户更近的大型仓储式会员店,盒马鲜生既能提供30分钟达的即时配送,也有线下门店为消费者提供社交互动空间——零售的线下场景具有不可替代性,也是天然的流量入口。 更重要的是,相比西方“舶来品”的仓储式会员店,盒马的小包装商品,更贴合中国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最好下楼就能买到菜,而不是驱车去远郊买回一周的食品储藏在冰箱里。 艾媒咨询对中国休闲食品行业调研的数据显示,在2024年中国休闲食品消费者对休闲食品的包装偏好中,52.81%消费者会选择内部独立小包装,盒马的小包装、日日鲜系列生鲜商品、月月鲜大米等,正是贴合本土市场的差异化长板。 近几个月来,为更加聚焦核心业务,阿里巴巴先后抛售银泰百货和高鑫零售,如此急切的抛售行为,让很多人怀疑阿里新零售战略的式微,由此带来一个疑问:盒马会成为下一个被出售的业务吗? 眼下,顾虑也在今年逐渐被打消。今年2月以来,马云频繁现身盒马门店,为盒马“撑腰”。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可以看作是对盒马新任CEO的高度认同,也可能对他自己创导的新零售模式会进行版本的迭代。 事实上,在2016年盒马模式出现之前,中国乃至全球都没有成功做到“30分钟送菜上门”的业务模式,而在9年之后的今天,“app买菜送上门”已经成为大城市的生活标配,像“水电煤”一样必不可少。 与其说阿里新零售消亡,不如说它已经真正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日常,就像许多人的生活离不开移动支付一样。 自去年以来,国内零售业的两个标杆性企业盒马与胖东来,都在品质上提升着整个零售业的运行质量。盒马向下层市场进发,下沉到了三四线城市甚至五线以下的镇级市场,业绩依然火爆;而胖东来帮助全国一些上市公司和区域零售商进行整改,效果十分明显。可以看出,盒马链接线下用户的价值对于阿里巴巴来说,依然无可取代。 商务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数据显示,春节期间部分零售渠道延续了向好趋势,百货零售和便利店销售收入分别增长5.2%和16.1%,超过了或接近网上零售额5.8%的增长。贝恩凯度《2024年中国购物者报告》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零售业整体线下渠道销售额增长1.6%,市场份额有所增加。 更贴近消费者的小业态正成为零售市场的新宠。种种迹象表明,在经历线上电商的冲击后,线下零售业正在慢慢复苏,并逐渐“反攻”。探索了近十年新零售的盒马,无疑在线下零售业复苏期拥有着强大的竞争优势,如在链接线上线下消费场景中,盒马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有深厚的实践经验,有望反哺阿里巴巴的电商、AI等核心业务。 马云退居幕后也在加大对农业领域的布局,旗下“一米八农业科技(杭州)合伙企业”涉足农业科研、智能物流、农产品初加工等业务。“一米八”背后的控股公司1.8MetersTechnologyHoldingLimited在过去两年还投资了一米八海洋科技、一米八食品科技等多家子公司,囊括渔业、农业等领域。这些公司的部分生鲜产品也已在盒马、天猫等平台上线。盒马作为阿里链接线上下消费的枢纽,无疑承载着更重要的使命。 当下资本市场对待新零售企业的态度,不仅看重是这家企业能否实现高速增长,更看重其具备可复制的盈利模式和自我造血能力。战略聚焦后,盒马已然向阿里充分展现出可持续增长的潜力与价值。 越来越成熟和笃定的盒马,也展现出其穿越周期的信念感。一如严筱磊在员工信中所说,中国零售业经历了波澜壮阔的30年,当下盒马正处于一个穿越周期的历史时刻。下一个十年开启,谁说中国不会诞生一个自己的“山姆”和Costco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