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气候官丨专访柯迪文: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关键是应用新技术
作为全球化工龙头,巴斯夫于今年6月与华润电力在广东电力交易中心达成广东首笔“绿电”交易,巴斯夫湛江一体化项目的首批装置实现了100%可再生能源电力供应。
此前,巴斯夫正式发布了气候中立路线图,提出到2050年,实现全球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的目标,到203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显著减少25%。中国成为巴斯夫践行“降碳减排”的重要市场。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巴斯夫目前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大、珠三角地区第二大的绿电购买方。巴斯夫还提出,初步计划与大能源生产商合作,到2025年前采购约44万兆瓦时的可再生能源电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此专访了巴斯夫大中华区总裁兼董事长柯迪文博士。他表示,
柯迪文认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新技术,未来巴斯夫将与合作伙伴联合开发新技术,充分发挥一体化体系优势,优化生产效率,增加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比例,以实现减排目标。
消费者愿为低碳产品支付更高价格
巴斯夫为自身设定了更为宏伟的目标,希望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根据公司目前开发的减排技术和零碳技术的最新进展,巴斯夫大幅提高2030年温室气体减排的中期目标——与2018年相比,在全球范围内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25%。我相信这与中国的“双碳”目标不谋而合。
最初,这一转型对企业来说是一项经济挑战,但最终会对企业的销售和盈利能力产生积极影响。由于市场需求增加,低碳足迹产品的销量增长将高于平均水平,而且价格也将上涨,以补偿更高的生产成本。消费者将越来越愿意为低碳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
在低碳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商业化方面,我们看到了机遇。我们在为客户提供低碳足迹的产品组合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助力客户实现碳中和,通过基于化学的创新进一步支持他们推动增长。巴斯夫拥有强大实力,并且能够为进一步支持我们的客户推动市场的可持续增长做出贡献。
为约4.5万种产品提供碳足迹数据
2021年3月,巴斯夫发布了气候中和路线图,计划到2030年二氧化碳绝对排放量比2018年减少25%,并承诺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与1990年相比,我们2018年温室气体绝对排放量减少了45%以上。根据新目标,到2030年,我们将比1990年减少60%的温室气体排放。
巴斯夫还计划借助新的内部数字解决方案,在2021年底前为约45000种销售产品提供碳足迹数据。产品碳足迹(PCF)包括所有与产品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涵盖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等所有环节。这为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了透明度,方便我们共同制定计划,减少从价值链到最终产品的二氧化碳排放。此外,我们认为,
在未来,我们需要在行业和决策者之间开展新的合作,以形成积极的、注重结果的监管机制,并保持我们的国际竞争力。
企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由业务、公司和职能部门以及各地区的负责人组成,并由一名执行董事会成员担任主席,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核心指导,并负责监控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跨部门举措的实施情况。
可持续发展社区致力于解决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挑战,并确保全球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一致性和知识共享;可持续发展核心团队为该部门提供支持,负责推动委员会决策的实施、监督批准的可持续发展计划和绩效措施,并与可持续发展社区建立联系。我们相信,通过出色的产品、方案和技术为环境、社会和经济创造价值,我们一定会取得长期成功。
净零排放关键是应用新技术
生产装置与能源供应智能互联的一体化体系能降低排放和物流成本,这也是是巴斯夫的优势之一。2020年,我们通过联合发电和蒸汽发电以及不断完善的能源一体化体系,共避免了620万公吨的碳排放。在南京一体化基地每年可节省约40%的一次资源,相当于避免了约53万公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此外,巴斯夫正在开发甲烷热解技术,可从天然气中生产氢气,且不会产生二氧化碳。与其他无排放制氢工艺相比,甲烷热解只需约五分之一的电能。巴斯夫已在路德维希港生产基地建造了一套试验反应装置,即将启动。